第三章多瑙河上有条龙(1 / 1)

多瑙河上有条龙

已逾天命之年的他,精干,聪睿,快人快语,风风火火,多谋善断,潇洒倜傥,精力过人,郑重向“华联会”成员宣告:他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活脱脱一个“全日制”办公。Www.Pinwenba.Com 吧

6年前挈妇携子踏上陌生国度的他,居然神话般创办匈牙利最大的华人商贸公司“匈牙利长城责任有限公司”,几乎一夜之间腰缠万贯,可是却令人费解地“弃商从政”,操办起“华联会”的营生,为维护旅匈华胞的权益,无私奉献,出生入死,面对恫吓、威逼、绑架,大义凛然,不惧肝脑涂地。

曾作为“国民党反动军官狗崽子”的他,非但是“儿子不嫌母丑”,反而是赤子情怀愈炽,家乡遭灾,他慷慨解囊,为支持中国的希望工程,他不惜掷资,被誉为“90年代爱国新侨领”。

**总书记访问匈牙利时,专门接见他;匈牙利总统根茨·阿尔帕德多次致函给他,他是全体旅匈华胞获此殊荣的节;抑或,张曼新这部书过于扑朔迷离,所以读起来颇费时日。因此,笔录下来难免挂一漏万,删繁就简。

张曼新是浙江温州人,在50年代末,因其父亲曾是国民党军官,被作为“可以教育”的子女以“支边”的名义发配到宁夏一个农场接受劳动改造。弱冠之年的他,在宁夏一呆就是30个春秋。改革开放之初,已经成为政府官员的张曼新毅然充当“弄潮儿”弃官“下海”,小试锋芒便连连告捷。

但是,原本可大展宏图的张曼新囿于不可名状的苦衷,便萌发了出国“淘金”梦。为此,他受过“蛇头”的骗。殊不知,至今他护照上张曼新的姓名前面的“托马斯”三个字便隐含着深深的奥秘和刻骨铭心的伤痛。

然而,性情倔犟的张曼新从来敢于向命运挑战。他说,成功的桂冠永远戴在不怕艰难险阻和勇于攀登者的头上。栖息在屋檐下的家雀永远不会鹏程万里。

于是,便出现了泪洒北京火车站令人凄楚的一幕。

那是1990年一个天空阴沉得要哭的日子。在北京火车站,张曼新偕同妻子朱金莲和儿子肩背行囊,手执赴万里之遥的匈牙利的火车票,与刚满两岁的小女儿菲菲抱头话别,泪水伴着哭声汹涌,叮咛和着祝福澎湃。

匈牙利,这个地处东欧的国度,张曼新过去只是在世界历史课本上或报纸上读到过,国情不谙,语言不通,连“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匈牙利共和国大使馆”几个英文字母还是请人代写的,并且他还在英文字母下方注明汉字。去异国他乡,又举目无亲,可谓“两眼一抹黑”呀!吉凶未卜,生死难测,一家人怎么会不作生离死别状呢?

就这样,敢于闯荡世界的张曼新硬是难以想象地出现在美丽的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

这时的张曼新,蓝色的多瑙河和神奇的中世纪古堡以及独特的欧洲风情在他那空落落的胸间激不起半丝兴致,带给他的却是生意无着的孤寂和难以立足的惶恐,以及妻子儿子慌张的面孔和视洋人如虎的畏惧。

孤独、失落、苦闷、惶惑,毒蛇般咬噬着张曼新那已经绷得将要断裂的心。

“人若不畏死,遇难亦从容”。恪守此人生信条的张曼新带着妻子儿子,开始游览风光旖旎的多瑙河了。他猛然间发现,不少匈牙利男人惊诧而倾慕的目光贪婪地狂吻着大儿子蹦蹦那件牛仔裤。于是乎,一件惊世奇迹出现了。他叫儿子将牛仔裤扒下来,立刻卖了个好价钱。从而,这件牛仔裤成了中世纪土耳其攻占拜占庭的“凯卡波尔塔”成功之门。张曼新由此发现了一个广阔市场,披荆斩棘地踏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张曼新一家兵分四路在布达佩斯一展身手,当年服装鞋帽销售额高达600万美元以上。

张曼新成功了!成功的张曼新又意味着什么呢?

张曼新是幸运的!可是幸运之神却对张曼新没有给予丝毫的恩赐与施舍啊!

张曼新任董事长的“匈牙利长城责任有限公司”在布达佩斯拔地而起。

然而,精于商道的张曼新却出人意料地来了个“金盆洗手”,竟将生意交给妻子儿女,一门心思地筹办起纯属群众性社团组织的“匈牙利华人联合总会”,并经过激烈竞选荣膺了会长的桂冠。

大凡了解“华联会”的人士都清楚,张曼新这个会长既没有丰厚的薪水,也没有呼风唤雨的权力魔杖,纯系贡献型的差事。

“这人,放着大把的美钞不挣,却要当什么费力不讨好的会长!要当雷锋,应该回国去当,还可以捞个学雷锋标兵,国外可只认‘钱’先生。”有的人对张曼新的行为大为不解,甚至发出了讥诮。

张曼新对此却泰然处之。

因为他看到,匈牙利近二三万旅匈华胞,一盘散沙,有的人劣根性不改,手足相残,互相倾轧,严重损坏中国人的形象。由于旅匈华胞形不成拳头,被匈牙利老板任意宰割,华胞被殴打甚至被绑架事件时有发生。只有成立一个代表旅匈华胞权益的组织,才能聚沙成塔,形成合力,通过卓有成效的组织领导工作,在匈牙利塑造中国人崇高的形象,并逐渐融入当地社会,旅匈华胞才能站稳脚跟,高挺起炎黄子孙的胸膛,安安稳稳地做生意,堂堂正正地活着。

“人呀,不能活着只为了挣钱,那岂不是变成了金钱的奴隶?的确,人活在世上没有钱难以生存,特别是在国外更是如此。但是,钱挣多少才是多呢?有了一亿想十亿,有了十亿想百亿,钱是无底洞,欲壑难填,所以,够吃够花了,就应该讲点奉献,做点公益事业。这样,人生的内容才更全面,更充实,更高尚。”这是张曼新不止一次在回答他为什么乐此不疲地当“华联会”会长的由衷感怀。

不久,就充分显示了“华联会”的作用,也充分显示了张曼新的崇高情愫。

位于布达佩斯市,严厉斥责李登辉分裂祖国的罪行,表达了海外炎黄子孙的一片爱国之情。

笔者得到一份张曼新几年间捐款名目和款额的不很完整的材料,现摘录几笔:

一、捐款名目:匈牙利圣诞募捐。

款额:1992年,28万福林;1993年,55万福林;1994年,51.2万福林;1995年,77万福林(注:1美元约等于150福林)。

二、捐款名目:温州地区水灾,出版《裴多菲文集》,希望工程等。

款额:1995年,(温州)3000美元,(文集)5000美元,(希望工程)1995年,40万人民币;1996年,30万人民币。

三、捐款名目:赞助《欧洲之声》报。

款额:1992~1995年,49.6万福林。

以上这些数字无疑是枯燥的,而且这些算不上天文数字的款额对于那些亿万富翁可谓不足挂齿,但是对于全身心扑在“华联会”工作上的张曼新,对于只出不人靠从妻子和儿子腰包里掏钱的张曼新,每一笔有限的数字都闪烁着无限的难能可贵的奉献精神。

1995年9月,匈牙利总统给“华联会”和张曼新亲笔写了一封信:

布达佩斯·匈牙利华人联合总会张曼新会长先生:

尊敬的会长先生!

我高兴地接受您在我国国庆之际代表匈牙利华人联合总会发来的贺信和良好祝愿。

我们的祖国在其历史过程中,一贯欢迎抱着善意而来的外国人,接纳他们,帮助他们定居下来,并以其工作创造融入我国的生活。一千年前,我们的圣·伊斯特万国王在给他儿子的训诫中写道:“异国来客带来了不同的语言和习俗,殊异的知识技能和武器,这一切点缀了国家,给朝廷增光添彩……须知一个单一语言和习俗的国家是脆弱的和易入歧途的。因此,我昭令你,孩子,诚心诚意呵护和尊重外来人,使他们安居乐业,不思他往。”

我希望并祝愿那些选择匈牙利为第二祖国的华人,一如既往地恪守其故土的传统和文化习俗,同时成为我国的勤奋、守法和满意的公民。

布达佩斯,1995年9月6日

根茨·阿尔帕德

匈牙利根茨总统这封热情洋溢的信,不正是对作为炎黄子孙的张曼新的高度礼赞么!

如今,张曼新以大手笔在构筑一个宏伟规划:在匈牙利建造一座中国城!

1996.8.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