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放学之后,学生们暂不回家,打扫一下教室的卫生,休息一会。
傍晚时分,班长去办公室取了汽灯。这个汽灯,可能现在的年青人都不知道了,它烧的是汽油,灯泡是特制棉的,点起来非常亮,比当时的点灯还要亮上百倍。
村子里有红白事,晚上也会用这种汽灯,高挂在树枝上,一条巷子都亮堂堂的……前阵子,我在网上搜了一下,还能够买到,小二百块钱,怀旧的人可以买来收藏。
烧亮了汽灯,挂在教室里的横梁上,这时会出现灯下黑,于是灯下的同学会往周边挤一挤。
一般来说,晚自习都是学生们自己做作业,或者预习明天的课程。赶进度的时候,老师会过来补补课。
农村的孩子,哪有过挑灯夜读的经历,所以,晚自习对他们来说,是一场奇特的生活经历,拿大人的话说,就是有个学习的样子了。
下了晚自习,班主任会嘱咐两句回家路上注意安全,等学生们都走出了教室,然后把汽灯取下来,拿回办公室熄灭。
我们一出了校门,就起撒欢来,打口哨的打口哨,不会打口哨的就干嚎两嗓子,然后一路奔回村去。
有时候,我们觉得这样直接回家了不过瘾,就想找点刺激,找什么呢?课本不是有《鲁迅踢鬼》吗?我们就去坟地里看看,能不能踢到鬼!
说实在的,农村的新坟确实挺吓人,花花绿绿的花圈围着坟头,在夜里看来显得十分诡异,风一吹,哗啦哗啦的响。
小伙伴们虽然嘴里那么说,但是真要他这么做的时候,反而有些胆怯了。在旁人的唏嘘下,尤其是在女生的鄙视下,他们为了面子,不得不铤而走险了!
去就去了!人还能怕鬼不成!鲁迅先生敢踢鬼,我也敢踢!怕就怕世上没有鬼!
他一边嘴里嘟囔着给自己打气,一边走向田里的坟地。
我们站在大路上,吓得挤作一团,睁大了眼睛,看着小伙伴一步一步走向“死亡”之地……
小伙伴的身影渐渐远去,越来越小,看他走向一处坟地,我们真担心有什么东西,突然朝他扑过去……
“啊!”一个女生受不了,大叫起来,然后拼命往村子的方向跑去。她这一跑,大家呼啦一下跟着跑。
一直跑到河边才住脚,然后互相询问,那谁回来了没?不会被鬼抓住了吧?
不能,世上哪里什么鬼!
我们互相安慰着,回头看去,过了好一会,从地里跑过来一人,我们心里陡然一紧:不会是鬼吧?如果是,咱们赶紧跑!
来人跑的非常快,等他跑近了,看身影确实是小伙伴,就都松了一口气。
然后我们感觉到了不对劲,这家伙双手捧着一个什么东西……那是什么东西?
“坟头!”有人喊了起来。
这家伙竟然把人家的坟头给搬了过来!
而且,他还故意拿着坟头吓我们,吓得我们在河边的土场里乱成一团。
女生有的早就吓哭了,骂道:回去就告诉俺小叔!看他不打死你!
这家伙一听,兴趣索然,把坟头往地上一摔,变成了土坷垃。
小伙伴们玩累了,就坐在土场上休息了一会,等汗下去了,感觉有点冷了,有人就提议:咱们烤火吧!
其他人就说了,还没到冬天,烤什么火啊。
可是不管,土场现成的草垛,不烤白不烤,但是不能在这里烤,万一把草垛给引着了,那就麻烦了。
那去哪里烤火呢?
去河边吧,有人提议。河里都是水,火再大也不会烧起来。
好主意!
于是,我们每人抱了一抱柴火,来到土桥边堆成一团,然后用火柴点着了。
秋天里的麦秸非常干燥,只要烧起来,火势起得很快,转眼火苗就有三四米高。
火浪逼人,我们不得不接连往后退去。
就在我们兴高采烈的时候,忽然,从北边的村子里传来了喊叫:不好啦!南河的场里着火啦!……
我们吓了一跳,心说:完了,我们烤火的动静太大了,再不走的话,被人家抓住就说不清了,赶紧跑吧!
于是我们上了土桥,一溜烟的跑回村子去了。
第二天,来到北河,看到地上的灰烬,没有其他的迹象。到了学校里,我们故意向闫阁村的同学问话:河边有人烤火,谁弄的?
同学说:八成是地里逮鹌鹑的老头,半夜冷了,拽点麦穰烤的火,我们庄的人还以为场里的草垛着了呢,结果虚惊了一场。
嗯嗯,我们连连点头。
另一个同学说了:也有可能是遛乡卖香油的,香油上冻了,用火烤一烤……
刚才那个同学不同意了,说:现在夜里能零下几度吗?什么香油在这个时候就上冻了?
我们不在乎他们各抒己见,只要不怀疑到我们头上就好。
……
有时候晚自习结束了,我们不立刻回家,而且去学校后面的村子里,同学的家里,看一会电视。
他们招呼我们吃饭,我们说不饿不饿,看会电视就回去了。其实,我们两个村子之间,还是有亲戚的,但是这么多人,在人家家里吃饭也不合适啊。
我们就看电视。
记得那段时间里,我们在同学家里看过电视剧有:《乙未豪客传奇》,《滚滚红尘》,《雪山飞狐》,《戏说乾隆》……
还有一个特别深的印象,那一年,我们省南方发生了大洪水,新闻里天天报道,还有赈灾晚会,因此,电视剧节目都往后推了……
我们等了很久才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