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十八竹竿镖”,是指十八个人,为首的是崔老大、崔老二,然后是姓郭的,姓陈的一些兄弟。
他们都是农民,副业是磨香油,然后竹竿挑着,去附近的各个会上去卖。
打出名堂的是,有一次,他们遇到了一伙流氓,想要敲他们竹杠。于是十八人扔掉香油,把竹竿当做武器,齐心合力,将流氓打得落花流水,抱头鼠窜。
从此,他们远近闻名,任谁都知道郭楼的十八竹竿镖。
又有一次,不知什么原因,地方官抓走了崔老二。崔老大一听就不干了,抄起竹竿镖,就闯了过去。
也不管什么官不官的,崔老大把竹竿镖舞得虎虎生风,朝着那个狗官一顿狂打。狗官被打的连哭带嚎,跪地求饶。
崔老大出够了气,这才带着老二回家。
再后来,小鬼子来了。
日子没法过了,打鬼子去!
但是,怎么打呢?
这是一个问题。
严重的问题!
十八个人就在一起合计了:手里没家伙,怎么打啊?
用竹竿镖吗?
开玩笑!
……
嗯……不开玩笑。
就用竹竿镖!
偷袭!然后抢家伙!
这不就有了嘛!!
于是,十八人形成了统一意见:好,就这么干!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咱们两条腿,怎么撵得上小鬼子的汽车轮子?
靠两条腿跑,还不得累死?哪还有力气打仗!
嗯……这个,这个……
骑牛是不行的,绝对不行的。
驴子也不行,脾气太犟。
马吗?长这么大都没见过马!
哪里弄马去?
……
一番商讨,没有结果。
最后,类似“军师”的一个人说话了,他读过书,见识广。他问:你们知道芒山吗?
大家立刻说:知道啊,知道啊,不是有芒山会吗?咱们都去卖过香油呢!
他又问:你们知道刘邦吗?
大家糊涂了:谁叫刘邦?咱们村姓刘的,没有人叫刘邦。
他摇摇头说:我说的是历史上刘邦,就是斩白蛇起义,建立汉朝的刘邦。
哦,大家想起来了,就是徐州那片的刘邦。但是又问:你说刘邦又怎么了?
他说:芒山是刘邦的龙兴之地,咱们蹭点他的福气,就去那里开始打鬼子!
他这么一说,大家觉得很有道理,徐州是刘邦的老家,徐州都被小鬼子占了,刘邦你在天之灵,能不能保佑我们吗?
当然要保佑啦!不然,你就不配做姓刘的祖宗!
随后,他又神神秘秘的,对大家说:你们都不知道,这个秘密我也是打听出来的,芒山里有一种野毛驴,毛都是白色的,骑上它,可以日行千里,夜行八百!
啊!大家都惊呆了,这么好的驴子,咱们去逮吧!
于是各自回家,带上干粮,重新集合起来,在一个月色朦胧的晚上,向芒山出发了。
芒山离我们村子不算太远,20多里地,用脚走的话,两三个小时就到了。
到了芒山,十八人就开始寻找白毛驴。可是一连找了三四天,别说白毛驴了,就是连白毛驴的屁都没有闻到。
大家都泄气了,他鼓舞大家说:白毛驴是神物,不是轻易就能够看到的,咱们不要灰心,接着找!
天气渐渐转冷,地上都下了白霜。他们冻得抱着肩膀,流着鼻涕,哆哆嗦嗦的,干粮都吃完了,还是没有见到白毛驴。
有人生气说了:别找他娘的白毛驴了,就是金毛驴老子也不找了!老子都快饿死了!
是啊,总是在这山窝里转悠,没吃没喝的,也不像话啊,回去吧。
于是就回去。
十八人来时气势汹汹,下山的时候个个耷拉着脑袋,饿的。就像一群叫花子。
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他们下山不久就碰上了小鬼子!
打不打?
打!
他们先打好埋伏,准备把这一队小鬼子包围了,给他娘的来个出其不意。
当小鬼子进了包围圈之后,他们十八人手里拿着十八根竹竿镖,突然跳出来,奋勇的喊杀过去!
我们现在,完全可以想象出来这一场战斗的画面:小鬼子端着机枪,望着十八个衣衫褴褛的农民拿着竹竿子,跑过来要和他们拼命……小鬼子一定很惊讶。
短暂的打斗之后,大部分人都倒下了,再也起不来了。
崔老大的大腿也受了伤,不过,他从一个小鬼子的手里抢过来一支枪,可是他不会用,于是一手抱着枪,一手攥着竹竿镖,向远处逃去。
小鬼子穷追不舍,一直追到附近的村子,团团围住了崔老大,崔老大就拿着竹竿镖,向鬼子打去。
啪啪!几声枪响,崔老大身上又中弹了,都不是要害。小鬼子像猫捉老鼠似的,要慢慢的折磨死他。
最后,崔老大实在无法动弹,背靠在一面土墙上,瞪着血眼,死死的盯着小鬼,将竹竿镖和枪砸向小鬼子,破口大骂:小日本鬼子,我X你娘!我X你奶奶!我X你祖宗十八代!…
小鬼子蜂拥上来,用刺刀将崔老大,死死的钉在了土墙上。
然后,小鬼子开枪了。
我不知道,十八竹竿镖里的其他人后来如何了,因为我听到的故事不详细,当时也没想到刨根问题。
我只知道,自从崔老大、崔老二死后,他们家的女人就抱着孩子,回了娘家。所以今天,我们村子里没有了姓崔的人。
这一段故事,听起来或许荒诞,但是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他们的形象是那么的伟大!
虽然他们没有留下名字,也没有人给他们立纪念碑,但是他们用鲜血,浇灌了脚下的土地!
现在,村里传说他们故事的老人继续不在了,我想,我应该给他们记上一笔——
他们是:十八竹竿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