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第十份工作 恒星崭露头角(1 / 1)

生活不相信眼泪 鲁中堂 1745 字 6天前

节,才能逐步消化。下班后,我到南山书城购买了该读物,如饥似渴的研究起来。

一个月悄然过去。这天,张经理神秘的告诉我,他要回台湾了,同时离开公司。他还感叹老板很可怜,在这项目上前前后后投入几十万的资金都打了水漂。我很不理解,心想“,既然你觉得老板的银子付之东流了,为什么不将这项案子做完再离开公司呢?”

也许是这么个小案子就转手了两班人马,让老板觉得失去信心;也许是再也没有找到适合的人选;再也许是市场已经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了同类产品,让公司觉得失去了抢占市场先机的机会,这项案子就随着张经理的中途离去销声匿迹了。

公司派深圳腾耀公司的何先生代管恒星公司的研发技术部。何先生让我转向单片机的研发工作。一本C语言就让我煮了几年的夹生饭,单片机研发这项全新的领域。我能拿下么?我喜欢挑战,北大青鸟的老师也给我们介绍过,做研发技术牛气的人,最终走两条路,一是从事大型上位机软件的架构,如银行、电信营销软件的编写。二是应用在各行各业和人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工控、数控等嵌入式软件。单片机就是属于嵌入式软件的范畴。研发制造单片机的厂家有很多,恒星公司的工程师是在松翰牌和义隆牌这两种单片机上做应用程序。而高校开设的单片机课程和市面上的学习资料基本是讲述51系列单片机或者台湾PIC牌单片机。恒星的车郝斌工程师告诉我,“学会了任何一种单片机的研发,就能融会贯通,可以先了解一下51单片机的应用程序开发原理,再研究公司的单片机开发。”

初看高校51单片机书籍,学了三天,恍若在看有字天书,完全不知书中所云。而后在网上看了笔名平凡老师的课程,才逐步了解单片机是咋回事了。平凡老师说国内高校单片机的课本是写给懂的人看的。我深有同感,一些生活中完全用不到的名词、术语、概念和理论在书中随处可见,而单片机外形就是一个被浇注封装长出了很多金属引脚的黑色芯片。这让刚接触的人,很难理解书中的阐述。为什么这些编书的大儒就不能拿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来做形象的比喻,让学习的人能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呢?多年之后,我有幸给我的学生讲单片机课程的时候,我采用的就是形象比喻教学法,他们完全能理解我在说什么。在我学习的过程中,我学习了几所高校有单片机教学视频。深圳大学的课程浅显易懂。东南大学的课程能将学习者带到更高一个层次。

我接到的第一个案子是做一款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风扇,要求在ROM容量为1K的松翰实现程序存储,需求是珠海一家客户提出的。1K字节大小的程序用C语言开放是无法办到的,因为C语言开发工具自身带了类库,一行代码不写,编译出来的程序就不止1千个字节。只能用汇编语言编码。做过同类案例的熟练开发工程师半天就能完成,而我C语言尚学的懵懵懂懂,现在要用松翰版的汇编编写,我却无从下手。恒星科技的车工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无偿将他以前所编写的代码给我参照。我如获珍宝,立即一行一行的研读起来。单片机程序的每行代码多半和底层硬件驱动关系密切,我对硬件芯片的管脚功能知之甚少,虽然看得懂代码的语法,确不理解其意思。就好像看尖端数学书,字都认识,但不知书中所云。就这几百行的汇编语句,如要无师自通,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做到。当该产品的交付时间已定,客户不可能给我延长交货时间。我又硬着头皮走到车工面前,恳请他能给我讲解一下。他放下手中的活,逐字逐句的解释我听,我赶忙拿笔记录。民间有谚语说,“同行是冤家”,“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很多搞技术的人不愿意将技能分享。车师傅无私、无偿的奉献精神,怎能叫我不感动呢?他教我的记录,我一直珍藏着,这也是我们友谊的见证。时隔四年,我终于有机会回报车工,我极力推荐他到常胜公司,让他的月薪立马涨了一倍,算是我对他的一点力所能及的报答了。我这个智能电风扇在车工的帮助下终于如期交付。

帮助我的还有杨高主管、王业升工程师,这么多年我们也一直互相鼓励前进。有个叫潘得敏的工程师就不愿意帮助我。我第一次请教他,他给我胡扯一通,将问题说的极其玄妙复杂,看我一脸困惑,又说:“现在不懂没关系,以后就能明白了”。第二次再向他寻求帮助,他讲故事给我听,“他曾经遇到一个人总喜欢请教他,但是这人太不醒目,从来没有教过学费,连饭都没有请过他吃”。我虽然天生愚笨,但他这么直白的话,我还是能听得懂。从此我再没有向他请教。2013年初,他不知听谁说,我做上位机通讯的程序不费吹灰之力。联系到我,说他兼职与人合伙创业,做了一款产品,需要配套的通讯软件,让我帮助他。我推说没有时间,他再说愿意出2000元大洋,我现在也不缺这点银子。如果他当初能帮我,滴水之恩,我会涌泉相报的,铁定无偿帮他做好软件。我告诉他:“我实在没有时间,希望他能理解”。

在物欲横流、人心不古,功利心特别重的今天,我们不要被外界所迷惑,帮人不要求回报,只求问心无愧就好。凡事就要求“投入”即刻“产出”的心态无疑是拔苗助长,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无论是在做学问方面,还是与人处事方面都是要不得的。

台湾腾耀公司注资,收购恒星科技无疑是不明智的做法。恒星公司以前是黄总、刘总和马总三个人合伙02年创办的公司。其中黄总的股份最大,占了60%强,他老婆是这家公司财务总监。这些年,恒星公司虽然没有在行业内名声鹊起,但每年也有上百万的利润。公司为了融资,黄总表面甘心被台湾腾耀所兼并。腾耀的老板估计是银子多的没有投资去向,竟然选择了与老奸巨滑的黄总合作。如果双方同心同德这本是件好事,一方有钱,一方有市场、人才资源,恰好珠联璧合,自然能带入公司进入发展的高铁时代。坏就坏在在黄总另有盘算,他欺负台湾人对内地市场不熟悉,又没有得力的人把控公司财和物的流向,他和他老婆做出的报表竟然是资不抵债。刚开始,台湾方面还理解是前期投入不足,继续加大投资,结果后来发现公司不但不能扭亏为盈,反而债务窟窿越来越大。有人多次匿名举报,黄总利用恒星公司的资源给他名下的另外一家公司接单做。台湾老板派人来调查,却苦于无任何证据。黄总的老婆也真是个人才,将财务报表做的天衣无缝,无懈可击。公司召集所有股东开大会,大家一致认为让黄总出局,包括之前恒星公司的股东刘总和马总。他们也被黄总给坑苦了。黄总还一脸的无奈和无辜,他将自己的股权高价转让给公司,又得到一笔不菲的赔偿,欢天喜地的离开了。刘总接任这个千疮百孔的恒星公司总经理一职,他准备力挽狂澜,大干一场,将公司带入良性运营阶段。没料到黄总又使出各种伎俩,将恒星研发队伍中的所有悍将全部挖走。并带走了全部技术资料和档案。这种釜底抽薪的做法,让已经在风雨中摇摇欲坠的恒星科技轰然倒塌。

2007年11月12日的早上,刘总按照台湾老板指示,宣布公司大规模裁员。当念到我名字的时候,我的心一下子沉重起来:一方面,我在腾耀和恒星公司工作时间虽然不足两年,但自己在研发道路上已经完成化蛹成蝶的转变。我正准备和公司一起策马扬鞭,致富奔小康了,而这一切都将化作泡影。另外一方面,我刚在深圳置业,银行的贷款,每个月是必须要偿还的。被公司炒掉,短期内找不到适合的工作,我还能坚持偿还债务,但如果三月、半年还不能上班,领到薪水的话,我不敢想象后面的事情。再一方面,公司月月巨额亏损,上个月的工资还没有发放。会不会发不了啊?难道我也要如那些被逼无奈的农民工一样用跳楼等极端的方式,逼迫公司发薪水么?我正胡思乱想,刘总经理已经读完了全部名单。他告诉我们刚才念到名单的人员现在就去财务室领取全部工资,并且按照大陆这边的劳动法,给予每经济补偿。这么人性的公司,这么遵纪守法的公司,这么宁可亏自己,不坑员工的公司,我是头一回遇到。刚才心中的愁云一下子无影无踪了。

我能明白为什么宅心仁厚,以诚信为本的台湾人在那个弹丸之地的小岛上,能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在经济上就取得了举世闻名的成就,一举成为亚洲经济四小龙之一的原因了。今天,国内的经济也突飞猛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就,但是我们发现严重短缺的精神文明建设在滞缓物质文明的前进速度。我们很多老板希望别人能讲诚信,但是自己做时,却倍感艰难。我请这些老板想想,“钱”的多少对你来说也许只是银行卡上的数字,多一点少一点你有时甚至察觉不到,但是对于你的员工来说,可能就是他一家人的生活来源,是生存的根本。企业爱员工,员工才会爱企业的,才会跟企业同舟共济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