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件(10)笔记本里的内容
硬件销售部的高级经理王飞雪满脸沮丧地从我对面起身离开了,此时已经是晚上七点半,距离我从广州回到北京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天。Www.Pinwenba.Com 吧为了安全,我在拿到杜泰磊存放在广州火车站储物柜里的东西之后就立刻去了机场。之所以这样做,不仅仅是因为考虑到保护这些资料的安全,同样也考虑到我的人身安全。
正如我说的那样,小心使得万年船谨慎能捕千秋蝉!在职场混,尤其是在商业安全领域里面混迹,首当其冲的关键不是聪明而是小心。我根本就没有回酒店,因为出来的时候我就背着背包,一切重要的东西都在身上。直到我买好了机票经过几场安检,并在即将登机的时候才给马百川打了电话。
老马是个聪明人,更加是个谨慎的人,他并没有多问我说什么,只是在电话里淡淡说会随时等候我的指令。我心里非常坚信一点,这些合纵联盟的人就算是再牛,也不敢在中国炸飞机。在我安全到达北京之后,就直接来了我在紫竹苑附近的一套房子。
这条房子面积不大,只有六十多平,是我成为GD内部咨询部安全经理之后买的。没有任何人知道这里或者来过这里;而我则是在这里放满了生活用品和现金,为的就是能在危急时刻来这里躲避一段时间;甚至于从这里出逃。这套房子俨然就是我的安全屋。
我打定决心要在回到GD中国区总部之前,攒足属于我的资本。这个资本就是我对整件事情真相的把握,如果没有这个做筹码,我相信自己很快就会被踢出局。接下来的两天时间我马不停蹄地翻看着杜泰磊留下的资料,脑海里对于整件事情算是有了个比较清晰的轮廓。
根据资料,杜泰磊和其他十二个人是由李恒亲自发掘出来的;出于收集尖端情报的需要,李恒利用手上的职权把她们分配到了GD中国区的重要领域。一开始他们都只是普通员工,虽然工作在GD的重要领域,但是却无权接触尖端项目和情报。李恒自然不会就这样放任他们下去,于是就有了后来贵人相助平步青云的事件。
所谓贵人相助,说到底就是李恒利用他在别的IT公司的眼线收集同类情报,然后把这些情报放给这十二个人,让他们在自己产品的研发中巧妙用上,最终达到开发成功的目的。这就等于给他们十二个人的升职加薪搭建了一架登龙梯,这十二个人在不长的时间内都成为各自领域里面的佼佼者,有好几个人甚至于还得到过总部的通令嘉奖。
到了这个时候李恒的目的算是实现了一半,他开始让这十二个人逐步窃取一些情报出来。不过出于保护他们的考虑,李恒行事极其谨慎。他并没有把这些人彻底用绝了,而是一点点的细水长流;而且还继续不断地给他们提供奶水,助他们在GD继续升职。这样既能保证他们发挥卧底的作用,又能更进一步具备未来发掘的最大价值。
杜泰磊详细记录了他从GD内部获取的情报,包括名称日期时间地点,以及给李恒交货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甚至于每次的报酬都记录了下来,这些在资料上极其详细一目了然。随着这些资料被我翻看,我的心也更加紧张起来。因为仅仅杜泰磊一个人获得情报数量就很惊人,价值也很巨大。这样算来,这十二个人对于GD中国区的破坏在短时间内难以评估。
如果这些资料被披露出去,那要被总部问责甚至于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人一定不少,但是首当其冲的必然是我。作为中国区高级安全策略总监,我竟然会对发生在身边的泄密事件视而不见。这相当于是玩鹰的人被鹰给啄瞎了眼,传到江湖上我的职业生涯也就此算是玩完了。
后来我还发现另外一点,杜泰磊除了把情报交给自己的上线赚取金钱之外,还把一些零零碎碎的小情报拿到情报黑市上去估价出售。这几年他仅从情报黑市挣到的钱就是个不小的数字,而且从他的文字记录里面我才知道,他在情报黑市中的卖家名称叫做K先生。
看到这里我心头一动,要知道K先生的名头在情报黑市还是很叫的响的,连我都曾经通过第三方和他交易过。当时我的感觉是这个家伙在IT情报领域里面有点无所不能的感觉。为此我还曾经向京城天地线杜丹敏打听K先生的来历和背景,但他对这个人也是一知半解不甚熟悉。没想到这个K就是杜泰磊。
关于杜泰磊做商业间谍盗取情报的记录,这家伙写的很长,看到后来甚至于让我有点厌烦起来。看的出来他们这些人包括李恒在内,都是胃口很大的角色。一方面他们给合纵联盟获取IT行业的高精尖情报,从而能使能使他们从合纵联盟领取巨额报酬;另一方面却又背着合纵联盟做着自己的私帮生意,而且获利也相当可观。
笔记本上还写有另外十一个人的名字和联络方式,尽管我已经在李振宇递交给我的调查资料上见过,但是却没有杜泰磊写的如此清楚。他甚至于把这些人窃取过的情报和报酬都列举了出来;看样子他们这十二个人的小团体相互之间联系很紧密,真正做到了互通有无。
我心里冷笑了一声,暗说这小子处心积虑记录这些,只怕也是有要自保的想法,却没成想会有一天成为我勒索他们的把柄!看来凡事都得小心,千万不能留下文字证据
我就这样一页一页地翻看这些交易记录,就在我眼皮要合上的时候,最后几页的内容引起了我的注意。与其说这最后的几页是记录倒还不如说是随手写下的随笔,这些笔迹看上去极其潦草,书写也很不规范,满篇都是随心所欲的痕迹。这和前面的书写格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仿佛是写的人当时是边写边思考。
我把台灯拧到最亮,然后取下隐形眼镜换上了框架眼镜。通常这只有遇到我认为最重要的情报的时候才会这样做。我把杜泰磊笔记本这最后的几页摊开,然后从桌子抽屉里拿出笔和纸,开始临摹笔记本上的随笔,同时在脑子里反复设想当时的情景。这一招叫做DIY,也称之为现场重现,为的就是把自己带进当事人当时身处的环境,来个设身处地。
很快我面前的纸上就写满了文字,我重新整理了一下,最终发现了问题所在。杜泰磊在写这些东西的时候明显出于极其焦虑的状态,不断出现问号和感叹号。到了最后,我甚至于可以看到一连串的问号。当我的眼睛看到最后一页的时候,一个问句出现在我的眼前,也让我浑身的寒毛都直竖了起来。
“在GD真的只有我们十二个人和李总吗?我怎么觉得还有一双眼睛在背后监视我们?我有种预感,这个人就在我们身边,而且是潜伏在内部咨询部!”
我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整间房子静悄悄的就我一个人!内部咨询部竟然有合纵联盟的卧底?这是我绝对不愿意也不敢相信的事实。但是这些文字却像烙印一样深深刺激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