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9【港片救世主】(1 / 1)

调教香江 王梓钧 1021 字 20天前

859【港片救世主】

说香港演艺工作人员片酬畸高,主要是指那些卖座导演和当红影星。,

比如王经导演的片子经常热卖,他拿到导演片酬不仅高,而且往往拥有票房分成;又比如刘德桦虽然在香港名气不是最大,但他在台湾却红得发紫,所以他现在的片酬拿到了800万,直追周闰发、周星池等人,甚至超过了许贯文、许贯杰兄弟。

至于那些二三流的导演和演员,虽然收入也比以前明显增多,但那是因为港片繁荣的原因,这些人拿的片酬还是比较合理的。

台湾片商抱怨香港演艺人员片酬太高抬升制片厂成本,但他们其实自己也有责任,因为港星的片酬就是这帮家伙给哄抬起来的,现在想收却收不住了。

在另外一个时空,双方程。这个章程不是强制性的,而是给制片方和投资人做参考。坚决抵制那种靠明星片约骗投资的导演。在座各位大都有家有业,那些导演可以趁着港片繁荣捞一票就走人。但你我却是有制片公司、有院线公司的,把整个市场玩坏以后。最后损失最大的是谁?是你,也是我,是我们大家!”

这下轮到香港的制片商们沉思了,康剑飞的话确实发人深省,甚至他们以前自己也考虑过这种问题。

就算没有康剑飞出现,1993年港片糟糕的票房现状,也让一大批香港从业人员警醒。他们纷纷上书港英政府,要求港府增设一个电影局,以官方力量来规范混乱的香港电影行业,但直到九七回归,港英政府都没有正面回应过此事,他们才不管香港电影的死活。

康剑飞继续说道:“明星的片酬是压不了的,某某明星我们给他定500万的片酬,他真会老老实实地听话?你真按照这500万的标准去请,结果另一家公司出600万的价,你说他会答应给谁演戏?”

说到这里,康剑飞又语气一转,“当然,今年港片的本埠票房和海外票房,什么情况大家也看见了。三个字,那就是‘不景气’,票房低靡压一下演员片酬这也很合理,这跟票房兴旺时提高演员片酬是一个道理。我们东方娱乐经纪公司,会尽快与香港演艺人协会进行协商,制定一个演员片酬参考价目表出来。但这只是权作参考,并不会强制执行,也没人能强迫明星必须按照哪个价来接戏。”

听到康剑飞终于松口,台湾八大片商那边也轻松了许多,他们都知道这种事不可能一蹴而就,能弄出一个港星片酬参考价目表就很难得了,以后请演员压片酬至少也有一个依据。

最后抽佣发行的问题,也没能谈出个让双方都满意的结果,最后只能是各凭意愿合作。既然有些香港制片商不愿抽佣发行,那行,人家梦工厂和嘉禾愿意,咱们以后不买你的片子,专买这两家公司的,片源不够大不了放老片子撑场面。

别以为台湾片商干不出来这种事,在另一个时空,双方第二轮谈判谈崩以后,他们整整半年的时间没有买过港片,许多台湾电影院不得不反复放映老片来应付。最后香港的制片公司实在撑不住了,半年时间倒闭一大片,台湾的片商和院商同样损失惨重,双方迫不得已又坐到一起进行第三轮协商。

但经过那半年抵制港片的风潮,香港电影业损失惨重,倒闭了将近一半的制片公司和影院,后来虽然港台双方把事情协商解决,但港片却从此走向衰落。

好在有康剑飞的干预,这次大家没有直接谈崩,虽然仍旧有问题需要解决,但在主要问题上却都做出了应有的妥协。

谈判到最后,台湾片商和香港的制片商达成和解,并决定把这种谈判建立起长效机制,规定:“港台有关组织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就电影投资、制作、发行等问题交流意见”,达成“有关电影商业上的评估必须具备数据,不合理这需作出适当调整”等多项协议。

这次会议一共诞生了三个相关机构,即:

港台电影合约协调小组,负责清理、协调港台双方电影投资方面的旧合约,这只是一个临时机构;

香港演艺工作人员合理片酬评估小组,负责制定香港导演、演员的片酬参考价目;

港台电影合作交流协调发展委员会,负责定期召开会议,协调双方矛盾、共商发展大计。同时,必须加入这个委员会的制片公司,才有资格往台湾卖片。会员每年都要缴纳一笔会费,用以维持委员会的正常运转,并且委员会有义务拨款给香港演艺工作人员合理片酬评估小组,将这个小组设为长期有效机构。

这次会议注定被写入香港电影史册,甚至是华语电影史册,后来因召开地点被称为“将军澳协定”,又因会议召开时间而称为“四二一协定”。

康剑飞不想做什么香港电影的救世主,但他的出现,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港片的衰落,至少香港电影不像另一个时空里死得那么惨。

同时,不管承认与否,香港的各大制片公司,都在康剑飞的影响之下,加强了电影制片流程的规范,至少没几个敢不看剧本只看明星就砸钱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