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先生,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中年警察开着车,解释:“我给你讲几件事吧!七八年前,我还没被调往乐山的时候,就是在这里的派出所当民警的。
县里扶贫办下乡走访,发放扶贫物资的时候,我们都是全程陪同的。
扶贫猪从那时候就开始发了,但刚开始发的那几年,一些贫困户根本就不养,猪仔发下去以后,就被他们直接杀了吃了。
还有发放给他们的扶贫款,他们领到之后,转脸就去买酒喝,买肉吃了。
大吃大喝几天,把钱花光,物资吃光用光之后,他们还是以前的样子,没有任何改变。”
“为什么呢?”
古田乐不理解:“把猪仔养大,变成大猪,不是能吃更多的肉吗?”
“这其实也不能怪他们。”
慕容复开口了,他看着窗外,淡淡说道:“穷人是看不到明天的,多活一天都是赚,他们很少会去想一年半载之后发生的事,能把眼前的几天活过去,就已经不容易了。
人的肚子里没油水的情况下,对肉的渴望是很强烈的,没饿过的人根本体会不到那种馋得骨头发痒的感觉。
朝不保夕的情况下,眼前又有一坨马上就能吃的肉,先过把瘾也是不错的选择。
能吃饱喝足,当个饱死鬼,这个结果穷人也不是不能接受。”
中年警察有些意外的看了眼慕容复,心中惊讶。
没想到这个看上去就没吃过苦的小伙子,居然对穷人的思想这么了解。
“没错。”
中年警察点头说道:“没办法,穷人只是活着就不容易了,很少有人能有规划未来的远见。”
“这有点太偏见了。”
古田乐不满皱眉:“他们连饭都吃不起,怎么规划未来?”
“不是偏见,吃饭的问题好解决,但扶贫扶的是人,是思想。”
中年警察解释:“如果一直维持这种只看眼前的短视思想,那即使管他们一辈子的饭,也没办法改变他们的命运。”
慕容复轻吐:“富者恒富,穷者固穷。”
杜祁峰开口补充:“所以还是要靠教育。”
“没错。”
中年警察郑重点头:“穷人最难改变的就是思想,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教育是唯一的办法。
只有让下一代学到文化知识,走出大山,看到这个世界,而不是像父辈们一样,只能看到眼前的这些山沟沟,贫困问题才能彻底解决。”
杜祁峰点头感叹:“孩子才是希望啊!”
古田乐捏着手指,眼神定定的看着眼前,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副驾驶处,慕容复看着窗外的夜色,心中感慨万千。
作为一个古代人,他深知文化学识的重要性。
即便是盛世大唐,能识文断字的人也不足百分之一,可那已经是被后世称颂的强盛国度了。
可这个世界中的大中华,从几十年前就开始了扫盲,至千禧年间,全国的文盲率已经只剩下了11%左右。
这在大宋年间,绝对是匪夷所思的天方夜谭。
更匪夷所思的是,大中华居然真的在从上到下的推行扶贫,要实现均富的目标。
均富并不是一个新鲜的理念,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就提出过均富的治世理念。
儒家有云: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道家有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墨家有云:有才财者以分人。
法家有云:故明主之治国也,适其时事以致财物,论其税赋以均贫富。
……
虽然均富思想自古就有,可从来就没有哪个朝代或者国家实现过。
慕容复不知道大中华能否达到这一终极目标,但他的确看到了比以往所有年代都要大的可能。
中年警察回头看了眼古田乐,笑着说道:“所以啊!古先生,如果你真想献献爱心,帮他们一把,不如把买猪肉的钱,买成课本和文具,给村子里的小孩子念书用,或者帮他们换几张课桌,能起到的作用会更大。”
“不。”
古田乐的眼神逐渐变得明亮,表情认真:“买了课桌,也要有地方放才行,我想帮他们建一所学校!”
听到他的话,杜祁峰有些惊讶。
建一所学校的花费,可不是买几本书,买些猪肉的钱能比的。
“真的?”
中年警察有些惊喜:“那我可要替马边县的孩子们谢谢你了,你是个好人!”
“古仔,你想清楚了?”
杜祁峰提醒:“建一所学校可要不少钱的。”
“能要多少?几十万应该差不多了吧?”
古田乐话说出口后,才有些心虚。
他去年才刚刚从TVB离开。
之前他虽然在TVB中资源不错,可钱是真没挣多少。
听到他们的对话,中年警察乐了:“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夸张,国家有希望工程的。
只要捐款25万援建希望小学,或者捐款10万改造危旧校舍,就可以通过希望工程选定建校地点,学校建好以后还能挂捐款人的名字。
其余不足的部分,都是由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补足的。
哪怕那个学校需要花1000万来建,只要你捐了25万,也是可以挂你名字的。”
“这样啊!那还好。”
古田乐听了之后,顿时松了口气:“那我要是捐50万,岂不是可以建两所希望小学?”
“没错啊!”
中年警察笑道:“你要是捐一百万,就能建四所,到时候半个马边县的学生都可以去你的学校里上学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